在全球性挑战中推动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

来源:荆楚网   2023-08-27 12:16:03
A+A-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

2023年8月26-27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韩国社会政策学会、日本社会政策学会、西北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在西安举行,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国家现代化与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在开幕致词中强调,全球社会保障面临着五大挑战,需要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郑功成指出,这次社会保障国际论坛的目的,是为了从全球视角来考察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并在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变革方面寻求共识,进而促使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因为社会保障虽然是各国依法设立的保障人民权利和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安排,并且必定要适应各国的国情,但作为人类应对生活风险的社会化机制,却有着遵循法治、政府主导、责任共担、互助共济、促进公平等共同特征,并且面临着相似的风险,只不过有些风险因不同国家所处发展阶段不同而有先有后,但终归需要共同面对。

郑功成指出,社会保障是人类现代化的产物并伴随各国现代化进程而发展,它代表着现代文明进步程度与社会共享度,与社会平等度呈正相关关系。近一百多年来的世界史表明,自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德国产生以来,凡现代化国家都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在建立、健全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亚洲国家的社会保障虽然不比欧洲国家发达,但日本、韩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早已定型,中国作为10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在近20年间迅速建立起了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老年人皆享养老金的宏伟目标,医保制度也覆盖了13亿多人口,中国人民正通过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分享着国家发展成果。然而,在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发展实践中,既有以德国等国为代表实现理性建制、持续发展的成功典范,也有以拉美国家等为代表的超前发展、深陷危机的负面案例。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质量。凡遵循客观规律并与所在国家国情及所处发展阶段相适应者,往往能够维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世代福祉;凡违背客观规律或者脱离本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往往事与愿违,既损人民长远利益,也损国家现代化进程。即使是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也可能因福利政策选择失误而导致福利紧缩或起伏波折,进而衍生社会危机。因此,国家现代化与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事实上构成了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议题。

郑功成分析了全球社会保障面临的五大挑战:一是人口老龄化趋势在明显加快。欧洲大多数国家与日本等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中国近20年间亦快速地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但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不仅包括财政问题,而且还有制度结构调整问题和权利义务关系重构问题。二是灵活就业渐成主流。它一方面反映了就业的不稳定性在提升,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劳动者选择的机会更多。以中国为例,越来越多的年轻劳动者不愿意受正规就业的束缚,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又为年轻人灵活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而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在正规就业的劳动关系之上,不做深刻调整便无法适应就业格局的深刻变化。三是第四次工业革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表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全方位地影响甚至改变着当今世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社会治理方式,也重构了财富创造格局与收入分配格局(如中国的网红经济),如果社会保障制度还只是简单地延续着传统的再分配路径,其促进公平的效用将日益衰减,因为传统路径的社会保障再分配很难合理调节网络时代的财富分配格局。同时,还需要实现社会保障数字化转型,才能适应网络时代。四是人们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客观上包括了诸多传统元素,如传统家庭、正规就业、社会共享、集体主义等主流价值观,但当代年轻人追求自由、个性化,全球化又加速了多元价值取向的传播与影响,不婚不育以及非传统家庭形态、灵活就业、独善其身等选择日益多见,如果不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相应的变革,其受欢迎程度将不可避免地会下降。五是区域失衡与贫富差距依然严重。这是传统的挑战,全球范围内近三年疫情带来的也是贫富差距在扩大。中国在过去10年圆满完成了近亿人口的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低收入群体规模仍然庞大,社会结构仍然是金字塔型,基尼系数居高难下,而不同地区的发展差距更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性。因此,反贫困、促平等、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应当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使命。他指出,这五个方面即是各国已经面临或将要面临并需要妥善应对的重大挑战,因此,面向未来的社会保障,需要有新理念、新思维,进而创新制度安排、采取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行动,于后,才能在继续发挥其有效作用的条件下获得健康持续发展。

郑功成认为,当今世界动荡不安,需要社会保障注入确定性、稳定性、公平性、正义性,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而一个高质量的社会保障制度至少要具备四个要素:一是符合公平正义原则,各项制度安排均有助于缩小社会成员的收入与消费差距,提升社会平等度;二是真正做到共建共享、互助共济;三是运行在法治轨道上,能够以依法确立的成熟制度安排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清晰、稳定、安全的预期;四是可以不断满足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郑功成强调,中国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其中的应有之义。尽管我们在短期内已经创造了老年人普享养老金、全民医保的奇迹,但客观而论,这一制度总体上还存在着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制度参保质量不高,多种制度还存在着一些制度性缺陷或缺失等问题,这种局面离中国式现代化和走向共同富裕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因此,中国正在全面深化社会保障改革,新一轮改革不再是过去单纯的增量发展,而是需要通过优化制度结构特别是责任分担机制和权利义务关系,重塑更加符合公平正义、共建共享原则的利益分配新格局,最终全面建成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并为共同富裕提供关键性制度支撑的高质量社会保障制度。根据国家已经明确的战略部署,中国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之相适应,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需要在2035年前全面建成。因此,现在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从过去长期试验性改革状态步入制度成熟、定型发展的新阶段。在这样的关键阶段,特别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教训,同时结合国情,走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新路。

“社会保障国际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武川正吾、韩国中央大学教授金渊明等中、日、韩一批知名社会保障学者于2004年发起创设的一个社会保障国际学术交流机制,它立足东亚三国、面向欧美。自200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首届论坛以来,已经在中、日、韩轮流成功举办了16届,每届均吸引了多国众多社会保障及相关领域学者参与,成为很有影响力的社会保障国际学术论坛。本届论坛是继2019年在韩国举行第十五届、2021年日本组织第十六届(视频会议)后,近四年来首次恢复线下会议。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70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以及国际劳工组织、德国艾伯特基金会等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表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来源:光明网-学术频道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