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网红卖崽青蛙上海“落网”!》就是这样一篇报道,近日引发全网讨论,焦点依然是城市管理对流动摊贩之态度。
卖崽青蛙,蛙服人偶,手提“小青蛙”玩具售卖,因蠢萌的造型和有趣的互动而走红,已被视作一种新业态职业。正当各地街头迅速火起之时,上海街头却遭城管拦截,被勒令当场脱掉蛙服。
讲到态度,网友一边倒地“挺”卖崽青蛙,尽管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局长日前回应称会采取审慎监管、柔性执法,也未能平息躁火——依法管理没错,但要尊重每一个人、每一种谋生之道、每一类业态,让与民生相关的活动,都能在城市中拥有自己的一方空间,这就是大家的态度。
说到底,当下之大众,生活工作压力大,很需要安慰与鼓励。卖崽青蛙的萌,正是一种情绪缓解,便如此前挖呀挖之幼态审美,有不足,却皆是收入预期降低之下的心态反映,哪怕烟火气回来了,也有很大一部分群体要为碎银几两付出全部努力。映照于自身,才有了对卖崽青蛙的心疼。
但是这个痛点被忽视了。为何会容不下一只卖崽的青蛙?当这个问题问到当面,别试图用“依法管理”来解释,因为这不是一个关于规则的讨论,人们更关注的是城市包容度和维持生计的机会问题。否则,不可能将处罚卖崽青蛙与解禁路边摊当作一对矛盾拿出来讨论,也不会觉得“落网”二字如此刺耳。
起这个标题的人或许没什么恶意,只是陷于所谓形象生动之快感,但他忽略了信息传播之于大众情绪和理解角度这两个更重要的因素。再回到摆摊这个问题,到底是鼓励还是反对,真的没人能讲清楚吗?非也。陷于情绪包围中的声浪,不能代表全面,但管理是真的出了问题。市场监管缺乏包容性,舆论宣传少了温情和人性,要么立于空中楼阁仙气飘飘,要么处于闹市如临大敌,谁之过?
也不必纠结于单个部门、单个个体之失,总归是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健全,别说政策创新了,怕是文件精神都尚未好好领悟,可还有多少时间留给列位学习领会再去贯彻?
刘薇
【责任编辑:李凤】
标签: